菁英公寓新邻里计划: 公租房社区治理新思路,流动性青年参与新探索


前言:苏州工业园区秉承着“优化人才生态环境,促进城市发展”的服务理念,打造了一批创新型公寓式住宅,为在苏打拼的新苏青年们提供了优质的居住环境和服务保障。新邻里计划——新苏青年参与公租房治理项目是以菁英公寓社区为落地试点,基于社区系统理论视角,围绕“青年群体参与、社团归属融合、焦点治理参与、社区营造发展、长效运作机制”的介入路径,为公租房建设拓宽新的治理思路,鼓励新苏青年“走出家门,走进社区”,助推社区治理长效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项目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及时掌握社区热点,安全宣传深入民心

菁英公寓社区是苏州月亮湾社工委辖区内的公租房社区,服务对象主要为在辖区企业工作的企业员工及其家属,以年轻人居多。由于公租房租赁群体的流动性特点,给社区安全宣传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今年元旦,菁英公寓某楼栋因居民使用违规电器,引发了火灾,使许多居民谈火色变;同时自3月以来,小区内连续发生多起电信诈骗案件,包括以婚恋交友为由的裸聊诈骗、冒充客服诱骗借贷等情形,这些案主均为社区青年群体。

为了聚焦社区热点问题,避免更多居民的生命财产遭到损失,社工联合社区党支部、居委会、园区公租房、物业、派出所等多方力量,坚持防骗消防两手抓,开展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安全宣传活动。其中,消防、防骗知识线上竞答和消防演练活动得到社区青年居民的积极相应,有助于提升居民对消防安全和电信网络诈骗方式的知晓率,为创建平安和谐社区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    


精准把握青年需求,跳蚤市场服务再升级

每逢购物节,青年人网购热度持续升高;当公租房居民面临退租,发现家中很多闲置物品弃之可惜却又无处安放,加上平时工作忙碌抽身乏术,从而引发“如果有人能够代替我处理这件事就好了”的内心独白。为精准把握青年需求,社工打破传统社区活动的思维壁垒,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升级,一场提供“代卖服务”的跳蚤市场活动应运而生。

活动前期,社工制作活动链接H5,利用短信和微信群平台推送,瞬时收获了不少点击量;活动通知发布当晚,就有不少年轻居民利用下班时间,带着所需代卖的物品,踊跃报名参与。区别于以往卖家自卖的形式,社工推陈出新,链接大学生志愿者资源,为分身乏术的“打工人”提供二手物品代卖服务;活动现场,社工组织志愿者根据居民填写的代售物品清单和定价,以归类形式进行摆摊售卖,吸引了许多围观居民咨询与购买。此次活动不仅为青年居民提供便利的闲置物品代卖服务和交易平台,同时提高了居民们环保节约的意识,使得二手物品能够在社区内良性地流动。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促进青年参与合作,创建社区共融文化

为了激发社区系统运作活力,拓宽青年融合服务新思路,社工开展了一系列顺应时代潮流、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活动;如开展“苏州美食交流”、“苏州旅游文化交流”、“苏州话体验学习”、“姑苏古城徒步游”等系列苏州文化体验活动,加深青年居民对苏州这座城市的认识;举办南北文化交流活动,缓解青年居民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,同时促进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共融;举办青年联谊会,为社区单身青年搭建交友平台,满足青年社交需求;举办“苏漂党吐槽大会”、“晚安打工人”非正式会谈、菁英青年说之“租房好物分享会”等活动,结合社会热点,搭建一个抒发生活压力的平台,促进当代青年群体的交流互动。

同时,服务对象覆盖范围不仅包括现住居民,社工还积极吸纳已退租但仍希望参与社区活动的青年居民,以及热心公益、未来可能成为公寓住户的青年志愿者参与,为社区长效管理机制的运作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 


整合多元宣传渠道,创新青年服务模式

针对公租房公寓新苏青年地域来源广泛、工作压力大、兴趣爱好不同、人口流动性大等特点,社工充分挖掘青年居民的多元需求,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。如针对青年群体工作忙碌、周末需要补充睡眠的现状,社工积极调整服务活动开展时间,将活动时间安排在工作日晚上7点后、周末下午2点后,让青年居民有更多机会参与社区活动;针对青年群体善于运用网络社交平台,以及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状,社工创新活动宣传形式和举办形式,制作活动链接H5,借助社区短信平台、社工活动通知微信群进行活动宣传招募;借助QQ群、微信群及各类APP,开展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。社工从社区实际需求出发,不断创新流动性青年公寓服务模式,进一步激发青年群体的社区归属感和参与热情。



【结语】探索公租房社区治理路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,当前,社区青年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仍有待提高,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提升服务能力,创新服务方式,整合社区内外各种优良资源,进行科学治理、多元互动,就能推动社区服务朝着科学化、规范化的方向迈进,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。


欢迎大家踊跃打赏

打赏

暂无打赏

阅读次数    1297